自 1973 年下學年,我便隨家人從港島大坑半山的木屋區搬到油塘高超道邨,一住便近二十年,之後因拆卸重建而遷離。當時油塘高超道邨是一個擁有十一座樓的大型公共屋邨,我們的居住環境開放,孩子都可以在放學回家後外出遊玩,因此我們可以差不多在每一座樓都能結識到朋友。在那個年代,屋邨的孩子很多,雖然公共遊樂設施並不太多,也不講究,但對我們最重要的,反而是幻想空間和冒險精神。所以除了打球和玩遊樂設施之外,到附近山頭流連和闖蕩也是我們的必然活動。
高超道邨附近有兩個我們經常跑的山頭,一個是少警山,此處因建有少年警訊會所而得名,有好些歷奇設施可以玩。另一個山頭是砲台山(舊稱魔鬼山),這座山可以俯瞰鯉魚門及香港島筲箕灣之間的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在二戰時期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建有多座堡壘和炮台,但當年已被荒廢,只有遺跡。這裡的荒廢堡壘,對於像我般的野孩子,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遊樂場,可以給我們發揮幻想空間和冒險精神,每每在這裡可以玩個不亦樂乎。
這個農曆年初三,我和 Katherine,與我兩個妹妹和他們的家人,三個家庭一起重遊這個我們的童年遊樂場,也藉此讓孩子們了解一下他們上一輩的童年生活。
走完了一圈砲台山,我們仍意猶未盡,下山後走到三家村碼頭,坐船過筲箕灣安利吃下午茶。然後更嚷著要遊叮叮河,遊到堅利地城已經天黑,吃過晚飯才各自回家,很盡興,像童年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