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父親節,主日的講壇上當然少不了有關父親的話題。當中提到傳統的父親,都給子女有一個萬能俠的形象,能夠為家庭做許多事情,但另一方面卻缺乏自我表達的能力;就是說父親在家裡總是少說話,特別是感受方面,所以謂之「做得到,講唔出!」這個我很認同,因我爸就正正是這樣一個父親,而我也感染了差不多的性情。

許多男性可能都在表達感受上有錯誤的觀念,以為表達內心的感受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所以不應把感覺外露,讓人知道,因為你一表達內心的感受,你就不夠成熟,失去尊嚴。總是認為如果不去想感受,特別是負面的,它便會自動消失,這是典型的駝鳥政策。又認為若我要對別人的感受負責,例如使人生氣,那一定是我的錯。或反過來,恃著感覺是自發的,它要怎樣發作就怎樣發作,不去控制,隨意發洩。

也許上一代的教育水平沒現在那麼好,生活也只為生存,養活家人,所以在外頭受了苦,在家裡就不願意提起,總是說“沒甚麼”、“還好”等,把事情淡化。但久而久之,情緒壓力沒有出路,許多的問題便會發生。也因為這原因,我對父親其實了解不多,早年關係有點疏離。

其實每個人都有權擁有自己的感覺,而且感覺就是感覺,沒有對錯之分。我們也不能夠強迫別人與自己有同樣的感覺,也應接受別人負面的感覺,不應批評或更正對方。因為認同別人的感覺,並不等於認同對方的行為,因為行為不一定正確。

我們應該學習揣摩及尋找自己的內心感受,並嘗試以適當的詞彙來表達,這除了可以讓人更明白自己的感受之外,更可從自我否認中學習接納自己。但有時我們不懂表達自己是因為詞窮,我們缺乏用來表達感受的詞彙,因為畏於表達,所以詞彙便越用越少。我自問一時間可以運用的感受或情緒詞彙也不足十個。

在我的經驗中,當我願意尋找自己的感受時,我會明白自己的處境更多,更有勇氣面對,更懂得管理好負面的情緒。若加上找到合適的詞彙表達自己的負面感受時,我反而感到釋放和愉快,令整個人也會輕鬆下來。特別在與配偶的相處上,願意表達和能管理好情緒,對關係而言是利多於弊的。

男士們,讓我們來學習表達感受和學習運用感受詞彙吧!

【你能運用的感受/情緒詞彙有多少?】
恐懼、沒安全感、自卑、輕視、壓抑、委屈、悲傷、絕望、焦慮、擔心、痛心、否定、後悔、空虛、靦腆、失望、不被尊重、憤怒、沮喪、被看輕、慚愧、寂寞、被傷害、拒絕、掙扎、惱怒、痛苦、懊惱、不自在、鬱悶、無助、鬱卒、緊張、不好意思、憂愁、害羞、嫉妒、被壓抑、失落、不滿、無耐、苦悶、排斥、被出賣、煩、被忽略、惱恨、徬徨、孤獨、灰心、奢侈、虛偽、虛榮、不自由、不信任、束縛、失去自由、煩、不被了解、不好受、不愉快、不舒服、不和諧、難過、挫折、無力…

愛、肯定、尊重、認同、信賴、舒暢、輕鬆、喜樂、有趣、快樂、幸福、滿意、很棒、和諧、貼心 光榮、被愛、滿足、被喜愛、親切、喜悅、溫柔、被認同、平靜、接納、狂喜、窩心、被暸解、高興、包容、被接納、被尊重、舒服、安全感、和諧、和平、暢快、自信、平安、柔和、讚、驚喜、愉快、良善、清爽、甜蜜、亢奮、優雅、釋放、溫暖、美好、甜蜜、自由、甜美、愉悅、自在、開心、溫馨、興奮、榮譽、了解、責任、使命感、成就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