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苦罪懸迷
作者:梁燕城博士
出版及發行:天道書樓有限公司

▲〈苦罪懸迷〉──從中西哲學探索「惡的問題」。

罪惡、苦難與自然災害的存在一向都是基督教信仰的可信性及一貫性的挑戰。在我過往的基督徒成長路上,雖聽過不少有關這些方面的解釋,但都是比較片面的答案,難以得到完整或較有系統而全面的理論,可以說是只有一知半解。也曾在實際經驗中,面對過朋友對苦難問題的挑戰或答案的追尋,但總難給對方有連自己都能說服並完整的答案。

哲學對於我是門艱辛的學問,再加上要以此來探究苦罪的問題就更感困窘,因為對我膚淺的學術基礎而言,的確難以去直接了解這些艱深的理論。而且有關這些西方的研究結果的中文資料亦乏善可陳,所以更為困擾。

開始看梁博士這本書時,雖然他以趣味的法庭控辯論辯的方式來陳述西方哲人對苦罪問題的解說非常有新意,但我仍覺舉步維艱。但透過梁博士以深入淺出而又通俗化的語言來表達,的確能讓我慢慢地在艱辛中找到出路,引發我對以哲學角度來處理苦罪問題的興趣。

▲梁博士以法庭控辯論辯的方式來陳述苦罪的問題


在追溯中西哲學各家對苦罪問題的處理,並嘗試融匯中西哲學以開啟中國文化對苦難作更多的探討的過程中,讓我得知原來中國的哲人亦早以對些等問題有深刻的體會與細密的分析。從理論到體驗,從抽象到實在,一條一條理性的論式的分解與一個一個飽受苦難的基督徒長者的見證,都能幫助我了解及記憶。

在書中,理性法官指「全善、全能、惡的存在」三概念理論缺乏相應於人生的有機性,到愛任紐指惡是美善人性由潛存到顯實的必經階緞,是實現價值的必須條件,是上帝叫人在其中更得完成人性之美善。這使我明白苦難對人是有價值的,可以說是叫人通過得的磨練以至得以成聖的途徑。

從許多牧者的口中都能聽到他們以「完美的虧損」來解釋何為罪,但書中讓我了解更加透澈。原來奧古士丁認為,凡存在的都是美善,本身是一個形而上學的肯定,而惡是這美善在形而上意義的虧損。雖然有些經驗上受過苦的人,無法了解奧古士丁所謂「完美的虧損」有甚麼意義,只因在他們的經歷裡,苦罪的問題是何等的實在,但這只是一種主觀。其實經驗上的惡,是人墮落以後,人間失去和諧的情況,這時那些失去了與神溝通的人,他們以自我中心來生活,遂變成惡的存有物,即謂失去了完美,有了缺陷的存有物,他們行出惡,所以惡是很實在的,但不能因此就指惡是有實體的,只是人實體失去完美本性後的表現出惡而已。這使我更明白罪是「完美的虧損」的意義。

再者,透過梁博士個人的見解,指出痛苦與美善其實是創造性與善性的過程,但人的感性難阻了他去自覺這價值,因人在感性中只追求感官滿足的目的,難以突破去追求較高的善,而不見其豐盛內容的意義世界。

很認同梁博士的話,「承認理性的價值,但苦罪存在並不能引起理性矛盾,因為苦罪根本就是一種價值,為人達至完美的必須條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