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說,每年人們最期待和最多人一同慶祝的節日是聖誕節,相信並不會錯到那裡。而最為人熟悉有關耶穌的生平事蹟,應該莫過於他的出生了。你看每年的聖誕節,不說世界各地,就在香港大部份的幼稚園裡,都會安排小朋友扮演嬰孩耶穌降生馬槽的故事。這樣看來,聖誕節不就是耶穌生平的焦點所在了嗎?

無疑地,就算不是基督徒,很多人都會聽過耶穌出生的故事,這流傳的故事實在予人浪漫的感覺。可惜時至今日,許多人已經不把聖誕節視為記念耶穌基督降生的宗教節日,而是一個被聖誕老人、聖誕樹和聖誕禮物所取代,被商家包裝營造的消費、享樂和狂歡的長假期。過往被世人所重視的出生日子,今日被人忘記,耶穌不就很失望嗎?

聖誕故事予人浪漫的感覺

▲聖誕故事予人浪漫的感覺

事實上,在記載耶穌基督生平的四卷福音書裡,馬可福音和約翰福音完全沒有記載耶穌基督出生的事蹟,只有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有記載,而且是頗零散的,加起來約只有130節經文左右,只佔這兩卷福音書經節總和(2217節)的6%。

以篇幅而言,記載耶穌基督在世最後一週的事蹟佔最多,將各福音書個別計算,分別為馬可福音40%(11-16章)、馬太福音35%(21-28章)、路加福音23%(19:28-24章),而約翰福音則佔43%(12-21章)。四卷福音書同時以近半的篇幅來記載耶穌基督在世最後七日的事,可見福音書的焦點不是在耶穌的出生。

四福音的耶穌生平焦點記載比較

▲四福音的耶穌生平焦點記載比較

我們稱耶穌基督在世上,自三十歲出來傳天國福音的三年中的最後一週為「受難週」,是從他騎著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受群眾以衣服和棕樹枝舖在地上歡迎開始;繼而潔淨聖殿,預言聖殿被毀,觸怒宗教領袖;在耶路撒冷傳道,為耶京的光景悲傷;在為門徒洗腳,食過逾越節晚餐之後便掀開了耶穌殉難的序幕;他在客西馬利園禱告時,被賣被捕,門徒四散,終夜被大祭司和公會審訊受辱至天亮,再分別轉介羅馬巡撫彼拉多和希律審問,不過巡撫和希律都再三稱耶穌無罪,但猶太人逼脅彼拉多把耶穌釘十字架;他與兩名罪犯同時被釘十字架,兵丁鞭打和獻弄他,眾人譏誚和離棄他,但他仍然求父神赦免他們,在將靈魂交在父神手裡後死去,最後在沒有按規定被打斷一根骨頭的情況下,被埋葬在財主的新墓穴裡;然而第三日耶穌基督復活了,並向門徒顯現,吩咐門徒要傳天國福音,四十天之後在門徒眼前升天,歸到父神的榮耀裡去。

耶穌基督的受難、復活與升天

▲耶穌基督的受難、復活與升天

所以福音書的焦點不是聖誕節,而是耶穌基督的受難。耶穌基督來的目的,不只為讓人因他的降生而歡欣,更是讓人知道衪的確曾經有血有肉的來到世間,對應人性的限制,為人的罪受難,成就父神為人預備的救恩,叫人從罪中得著釋放,能與神和好,得著神所賜的豐盛生命。

推薦文章